朱熹理气观下,人死之后,鬼神只是气;气屈为鬼,气伸为神.但是,人死之后气是"散尽"还是"未尽",值得讨论.朱熹却两者兼论,认为人死有常理和非常理两种情形,常理下"安于死者",气自散而尽;非常理下气凝结而"未尽散",易成为"四类"鬼怪.于是,使死者气散尽且"安",而不变为鬼怪,必须践行儒家的丧祭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丧礼重在慎终,丧尽其礼,"安顿"人死之气,使其"顺死""安死""自然老死",不会变成"历鬼";但祭礼重在追远,祭尽其诚,与祖先之气"感通"交接.总体上看,朱熹鬼神观仍然属于日月大化流行宇宙论的阐释框架,这一方面有利于排斥唐宋时期"幽明隔断"人格化的佛教鬼神观,另一方面也使"祖考来格"打上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