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校内还是校外:中学生学习时间投入与学业回报——兼论"双减"政策背景下学习时间的优化配置

校内还是校外:中学生学习时间投入与学业回报——兼论"双减"政策背景下学习时间的优化配置

扫码查看
"双减"政策实施的逻辑之一在于减少校内外学习时间资源的过度叠加投入.基于 PISA2015 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发现,校内课程时间对成绩影响呈"倒 U型"曲线,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课程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校外补习时间对成绩影响呈"U型"曲线,门槛效应明显;校内课程时间相较于校外补习时间对成绩提升效率更高;校内外学习时间对成绩影响存在家庭、城乡异质性.为此,学校应保证校内课堂时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时间效率;学生及家长需扭转"拼时间换成绩"的教育观念,树立"劳逸结合"的时间配置观;课后服务要关照弱势学生群体辅导需求,缩小因家庭背景、城乡教育质量鸿沟带来的成绩差距,促进校内外教育公平.

宋海生

展开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 200062

校内课程时间 校外补习时间 学业回报 "双减"政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大学生科研基金(第八届)

ECNUFOE2023KY134

2024

现代中小学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现代中小学教育

CHSSCD
影响因子:0.54
ISSN:1002-1477
年,卷(期):2024.40(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