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筛选"土茯苓-绵萆薢"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检索文献补充绵萆薢活性成分,利用SwissADME 数据库根据类药五原则评估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通过 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预测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的银屑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 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和Hub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 tools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重要成分和重要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系统阐释"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25 个潜在活性成分和 356 个作用靶点,通过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111 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26 个核心靶点和8 个Hub靶点.核心靶点KEGG分析结果表明"土茯苓-绵萆薢"药对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辅助性T细胞17(Th17)等与炎症、细胞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将重要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活性成分与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土茯苓-绵萆薢"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银屑病的复杂过程,为系统研究其治疗银屑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许孟月、姚文汇、左永杰、刘红霞、康晓静

展开 >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银屑病 土茯苓 绵萆薢 网络药理学 健脾解毒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

2021B03001-2

202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775
ISSN:1008-8849
年,卷(期):2024.33(3)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