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石菖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石菖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扫码查看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石菖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作用机制e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石菖蒲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获取石菖蒲的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UAP的疾病靶点.将石菖蒲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基因与UAP的疾病靶点基因进行映射后构建韦恩图,获得两者的共同靶点,并使用Cytospac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共同靶点的互相作用关系,并导入Cytospace 3.7.2软件中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关系(PPI)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获得石菖蒲的4个活性成分,分别为山柰酚、8-异戊烯基山柰酚、桉脂素、环阿屯醇;共筛选获得38个石菖蒲与UAP的共同靶点,PPI网络中根据度值靠前的靶点为AKT1、PTGS2、肿瘤坏死因子(TNF)、CASP3、JUNo KEGG主要通路富集在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鞘脂类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结论 石菖蒲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达到治疗UAP的目的,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凋亡、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相关.

欧阳嘉慧、赵伶俐、崔志洁、石榴、高铸烨

展开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

石菖蒲 不稳定型心绞痛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

82274508ZYYCXTD-C-2020072019ZX09201005-002-006JJ-2020-79CI2021A00920

202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775
ISSN:1008-8849
年,卷(期):2024.33(1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