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技术探讨黄蜀葵花防治造影剂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技术探讨黄蜀葵花防治造影剂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黄蜀葵花防治碘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收集并筛选出黄蜀葵花有效活性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运用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CI-AKI相关靶点,并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1.1.2 软件对活性成分与CI-AKI相关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结果 黄蜀葵花活性成分中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槲皮素、9,12-二烯十八酸等活性成分对于CI-AKI治疗有较强的靶向作用,核心靶点包括IL-6、AKT1、SRC、EGFR、MAPK3、ESR1 等.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的调控,主要涉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 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蜀葵花多种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具有较好地对接能力,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 黄蜀葵花中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氧化应激、糖脂代谢、抗纤维化、新生血管生成、免疫应答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CI-AKI的作用.

缪晓帆、李思洋、林欣

展开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黄蜀葵花 碘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药 靶点 信号通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973762

202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775
ISSN:1008-8849
年,卷(期):2024.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