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在"痰瘀"病机理论下,探究化痰消瘀法典型代表药对山慈菇-莪术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的作用靶点及有效活性成分,进一步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TCMSP、TCMID及BANTMAN-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研究获取山慈菇-莪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人类基因;同时,通过OMIM、TTD、Genecards检索PLGC疾病靶点,映射至山慈菇-莪术药对活性成分靶点基因,构建山慈菇-莪术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再针对山慈菇-莪术与PLGC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构建"药物-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图,进而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对重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试验.结果 共检索出14 个活性成分,筛选得到山慈菇-莪术药对靶点 230 个,PLGC相关靶点 1 232 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42 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2-甲氧基-9,10-二氢菲-4,5-二醇、β-谷甾醇、莪术二酮等,关键靶点有JUN、PIK3R1、ESR1、CASP3 等;GO富集分析共获得 560 个相关条目,KEGG通路共112 条,涉及癌症通路、IL-17、MicroRNAs、NOD样受体、Wn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痰瘀"病机理论下,化痰消瘀法代表药对山慈菇-莪术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发挥其对PLGC的重要干预作用,为后续开展实验研究以进一步阐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