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礼器、德行与俗世追求——先秦两汉金玉观之变迁

礼器、德行与俗世追求——先秦两汉金玉观之变迁

扫码查看
先秦两汉时对金玉的理解,呈现为三种指向,体现了三个历史阶段的思想、风俗变迁。商周时金玉是仪式性礼乐制度下的重要表征符号,是在祭祀、宴飨等重要仪式中,用以标识身份尊卑与礼仪秩序的礼器;在此基础上,周代的金玉进一步被人格化、伦理化,成为了君子比德的象征物,强调君子内质之美。在两汉,金玉被大量用于展示俗世生活的富贵气象,其修饰对象下沉,成为了彰显世俗富贵的最佳展示物;随着汉代时期求仙思想的普及,金玉亦成为了仙界的表征,常被用来形容仙物或仙人居所,还被视为可使人长生不老的成仙之物。先秦两汉金玉观经历了从用作礼器、君子之德的象征再到展示世俗富贵和仙界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礼乐制度崩溃后青铜文明衰落,伴随着铁器制造技术的兴起和发展,黄金开采的增加与商品流通的加剧,金玉越来越被视作财富的代表;二是在冶金、炼丹技术的发展下,人对金玉的特性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金玉有使人长寿、长生不老的功效,因而将其"仙化"。

黄宇霏

展开 >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先秦两汉 金玉观 礼器 德行 俗世追求

2024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164
ISSN:2095-4476
年,卷(期):2024.45(4)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