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惠性意义共通:朝向文明交流互鉴的数字化符号表意阐释

互惠性意义共通:朝向文明交流互鉴的数字化符号表意阐释

扫码查看
文明交流互鉴有赖于人类持续不断的跨文化传播和开放汇通的知识创造.数字化符号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不断增进人类互惠性理解的意义容器,将推进实现积极向善的文明交流互鉴.为此,需要从数字化符号的跨文化表意切入,回答三个问题:其一,如何从数字化符号表意推动跨文化意义世界的生成?其二,数字化符号的跨文化传播如何达致意义共通?其三,朝向更好的文明交流互鉴,可否构建互惠性意义共通的认知框架?首先,通过对皮尔斯与维尔比夫人表意理论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共通的意义空间深植于符号意义流动与解释的互惠性理解语境中.其次,提炼数字沟通中的三种表意路径:多模态符号、符号自编码、文化共符码.基于数字沟通的整体传播情境,将"意义共通"视为人们在持续的数字对话中生成的意义不断凝聚和可修正的开放性过程.超空间、超文化使得巨量的异质文化簇拥在一起,符号通过凝聚成为意象化的思维形象,搭建起数字沟通中的意义之桥.最后,基于数字化符号的跨文化意义系统构建认知框架,朝向文明交流互鉴的互惠性意义共通需要拓展对话理解、互补性知识、间性智慧的三重维度.导向未来人工智能驱动的高度复杂语境将继续修正和丰富对互惠性意义共通的理解.

肖珺、张驰

展开 >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明交流互鉴 互惠性理解 意义共通 数字化符号 表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2JJD860013

2024

现代出版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现代出版

CSSCI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393
ISSN:2095-0330
年,卷(期):2024.(2)
  •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