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古代杂字书的编纂特征
古代杂字书的编纂特征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杂字书是流行于古代乡村的重要的识字教材."杂字"之名,包含着集合字词和对"三、百、千"系统补充的两层意思.杂字书的读者以乡村孩童为主,也包括文化水平较低的成人.杂字书的字数多为1000-3 000字,是日常生活用字的客观反映,也符合实际学习的需要.杂字书的分类与编排主要借鉴类书的编纂方式,类目设置的变化也与类书的发展一致.明清时期的杂字书多参考《字汇》等流行字书编纂而成,其内容既具有稳定性,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杂字书的编排技巧表现在谋篇、句式、注释、插图等多个方面.杂字书是中国蒙学识字读物丰富性的代表,对现代蒙学出版具有诸多借鉴价值.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云
展开 >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杂字
蒙学
编纂特征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
19CTQ014
出版年:
2024
DOI:
10.3969/j.issn.2095-0330.2024.02.009
现代出版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393
ISSN:
2095-0330
年,卷(期):
2024.
(2)
参考文献量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