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活动以"物"的形式为体现,但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物性的人类生产实践,出版史研究的"见物不见人"归根结底是研究者对作为一项人类活动的出版的认识存在偏差,忽视了出版物生产背后的人类社会关系.除了载体的物质生产过程的历史变化,出版"物"的到场与人的在场/不在场,以及人与物所处的社会历史场境,都应是出版史研究的内容.不同于中国书籍史偏重文献版本的学术传统,西方书籍史研究将以书籍为中心的编纂、生产、流通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不同参与者在相应经济、文化、社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事实都纳入研究视域,对激发出版史学想象力起到重要补充作用,而书籍史研究中"过去何以成为过去"和"过去何以形塑今天"两种取向的差异,提示出版史可以通过对共时性结构的历时性研究还原人与关系的历史性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