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图像性汉字与中国文明史的空间动力学猜想——与媒介环境学派的"李约瑟问题"对话
图像性汉字与中国文明史的空间动力学猜想——与媒介环境学派的"李约瑟问题"对话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李约瑟问题"是关乎技术与东西方文明传统及现代转型的重要媒介学议题,媒介环境学派从文字入手以"模式识别"的想象力回应"李约瑟问题",但其媒介观内蕴着文字对感知比率乃至社会组织的单向决定论,汉字文明史叙事很大程度上错失了媒介复杂性视域下对中国历史性的理解.以"媒介存在论"总是历史的、多重媒介纠缠的而不能还原为一般"存在"的概念为前提,求解"李约瑟问题"的媒介学理路亦可从图像性汉字"在场"的媒介性及其与声音、数字的特定关系入手,展示汉字存在论在地理与社会组织中蕴含着的空间动力学机制.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孙藜、罗喆
展开 >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汉字
图像性
李约瑟问题
媒介存在论
中国历史性
出版年:
2024
DOI:
10.3969/j.issn.2095-0330.2024.12.002
现代出版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393
ISSN:
2095-0330
年,卷(期):
202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