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退化草地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及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音布鲁克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HD)高寒草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测定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养分.[结果]4个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碳含量在0~10、10 ~ 20和20 ~ 30 cm土层4个退化程度依次下降了53.0%、54.0%和52.0%,氮、磷含量也依次下降了42.0%~ 95.0%、29.0% ~43.0% (P <0.05).0~10、10~ 20和20~30 cm土层土壤碳氮比在重度退化后达到最低,较未退化分别降低71.0%、75.0%和77.0%(P<0.05);在20~30 cm土层未退化与轻度退化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退化草地比,重度退化以后0~10、20~30 cm土层氮磷比显著降低了64,0%、59.0%,在轻度退化过程中10 ~20 cm土层土壤氮磷比要高于未退化(P<0.05);土壤表层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值与地上生物量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化学计量比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