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废墟"在二战后中国电影中的影像表达与本土化实践
"废墟"在二战后中国电影中的影像表达与本土化实践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作为中西方审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废墟"既是艺术性的,也是民族性的.二战后中国电影对"废墟"的关注形成了现实主义与古典美学双重交织的影像特征,不同的创作路径背后蕴含着对"废墟"运思方式的差异,反思两重维度的内在流变与对冲关系可知,中国电影对"废墟"的关注始终保持高度自觉的"抒情""写意"追求,在"崇实"的基础上,展现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回望与复归.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林如隆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广东 广州 510275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废墟
现实主义
古典美学
出版年:
2024
戏剧之家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
戏剧之家
影响因子:
0.2
ISSN:
1007-0125
年,卷(期):
2024.
(11)
参考文献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