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起源于清代时期,清代的满族是半游牧民族,他们在打猎结束后,为了庆祝会把动物的骨头、毛皮制作成鼓,因鼓身有八个角,这种鼓被命名为"八角鼓",这是最初的八角鼓.聊城八角鼓是流传于山东省聊城市独具特色的说唱艺术之一,清代中叶,随着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人口流动,北京八角鼓传入聊城、临清等地,并融入当地民间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深受大众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经济的发展,聊城八角鼓的传统演出形式已经难以与当今社会相适应,2007 年,聊城八角鼓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人们渐渐认识到传承和保护八角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笔者通过走访两位八角鼓传承人,从对比的视角总结了聊城八角鼓的传承与创新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