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礼记·缁衣》,出土于战国中后期的简本《缁衣》更贴近先秦儒家原意.《缁衣》一文的主旨是从君王的好恶出发构建儒家仁政的君民伦理,而在更深刻的政治哲学意义上说,此篇所阐发的其实是孔子"无为而治"的理想王道.在楚简本《缁衣》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是德化天下的典范,这一治道的达成需要以君为心、以民为本的上下双向促动而实现.在德治的施行方面,《缁衣》紧承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强调礼乐教化为主,刑法为辅,尽量避免威权政治的倾向.最后,《缁衣》由德化、礼治而落实于无为之"恒"德,使"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描绘了一幅各正性命而天下平的政治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