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牦牛StAR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与组织表达特性的研究

牦牛StAR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与组织表达特性的研究

扫码查看
旨在克隆获得牦牛StAR基因编码序列(C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mRNA组织表达特性.本研究以屠宰场采集的成年母牦牛心、肝、脾、肺、肾、卵巢、输卵管、子宫组织(n=5),不同年龄(胎牛、1岁、2岁)牦牛的卵巢(n=3),不同发情周期(卵泡期、黄体期)的牦牛卵巢(n=3),黄体期黄牛的卵巢(n=3)及实验室冻存的牦牛颗粒细胞为研究材料.以牦牛黄体期卵巢cDNA为模板,用逆转录PCR克隆StAR基因,并使用MEGA7.0和ExPASy-ProtParam等软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牦牛StAR基因组织表达特性.结果 发现,StAR基因CDS区长858 bp,编码285个氨基酸,StAR蛋白总体带正电荷,属于碱性亲水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StAR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符合物种进化规律.牦牛StAR基因在卵巢表达水平最高(P<0.01),且2岁时卵巢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胎牛和1岁龄(P<0.01),黄体期卵巢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黄体期黄牛卵巢中StAR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在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中StAR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培养24 h时达到高峰(P<0.01),随后显著降低.综上所述,StAR基因序列较为保守,在牦牛卵巢组织中表达最高,且表达水平随年龄与卵巢周期而变化,提示StAR基因可能参与牦牛卵巢及黄体功能相关的繁殖调控.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Bioinformatics and Tissu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Yak StAR Gene

刘宇、邬建飞、李恒、荆天、卢建远、字向东

展开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科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牦牛 StAR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卵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2018YFD05023032021PTJS26

2021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29
ISSN:0366-6964
年,卷(期):2021.52(9)
  •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