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幼年牦牛不同部位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结构及TGF-β2与HIF-1α差异性表达分析

幼年牦牛不同部位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结构及TGF-β2与HIF-1α差异性表达分析

扫码查看
旨在探究幼年牦牛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结构和TGF-β2及HIF-1α对幼年牦牛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0头健康幼年牦牛,采集其颈部、背部、胸部、腹部、小腿部、腋下及阴囊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采用HE和Sacpic染色,对各部位皮肤组织中毛囊进行观察和计数,并筛选出多毛及少毛部位.利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TGF-β2和HIF-1α在幼年牦牛多毛皮肤和少毛皮肤进行定位与定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牦牛皮肤的毛囊分布于真皮层,常与汗腺及皮脂腺伴行,毛髓质及内根鞘结构不完整.Sacpic染色可见毛囊内根鞘为红色,外根鞘为苍绿色,结缔组织鞘为蓝绿色.腹部皮肤的毛囊数量最多[(2 085±15)个·cm-2],阴囊数量最少[(158±15)个·cm-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2及HIF-1α主要表达在表皮层、毛囊外根鞘、皮脂腺及汗腺.TGF-β2在阴囊和腋下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腹部和背部.HIF-1α在腹部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幼年牦牛的毛囊处于退行期,在腹部数量最多,背部次之,阴囊最少;TGF-β2和HIF-1α在不同部位皮肤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TGF-β2和HIF-1α对牦牛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Histological of Hair Follicl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Skin and Expression of TGF-β2 and HIF-1α in Young Yak(Bos grunniens)

张虔、崔燕、余四九、廖博、邹胜南、白雪峰、Seth Yaw Afedo、赵鹏飞、龙敏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730070

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幼年牦牛 多毛皮肤 少毛皮肤 TGF-β2 HIF-1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972634

2021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29
ISSN:0366-6964
年,卷(期):2021.52(11)
  •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