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字赋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协同机制及时空演化

数字赋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协同机制及时空演化

扫码查看
运用熵权法对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数字赋能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子维度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数字赋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数字赋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赋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力在指标得分上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梯队结构",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马太效应";数字赋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东部地区整体质效持续领先,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西部地区存在短板弱项但潜力势头强劲,且各省份在各子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现象显著;数字赋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为,科技馆数量、R&D经费投入强度、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最后,根据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董文静、王昌森

展开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文化创意产业 数字技术 协同机制 熵权法 障碍因子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3DRWJ16

202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6
ISSN:1004-3926
年,卷(期):2024.45(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