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扫码查看
将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 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 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 应用物种丰富度、 Simpson指数、 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 结果表明: 滇东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 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波浪式前进趋势; 乔木层的多样性先上升到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达到最大, 然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 群落总体的多样性也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除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灌木层的多样性大于草本层外, 其余各阶段均为草本层多样性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 乔木层多样性最低. 云南松作为乔、灌层的先锋种, 作用突出; 壳斗科植物则为乔木层的建群种.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the Karst Area in Eastern Yunnan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中共贵州省水城县委办公室,贵州,水城,553600

喀斯特植被 自然演替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滇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公益项目

2006BAD03A03032003]88-1林计批字2006-32005DIB3J146

2009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25
ISSN:1673-9868
年,卷(期):2009.31(1)
  • 18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