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李明

月刊

1673-9868

liaokun@swu.edu.cn

023-68252540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年版于2010年12月出版,在该引证报告中,《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被引频次为1817,影响因子为0.710,综合评价总分为73.5分,在该引证报告发布的1946种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综合排名第85名,在综合大学学报类期刊中综合排名第1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被动水声信号的加州鲈摄食强度识别

    李路周玉凡孙超奇周铖钰...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密度养殖加州鲈摄食强度识别难的问题,实现加州鲈的精准投喂,提出了一种基于被动水声信号的加州鲈鱼群摄食强度识别方法.该方法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加州鲈为研究对象,采用摄食声信号采集装置获取加州鲈鱼群的摄食声信号,经预处理后提取摄食声信号的多种特征,通过随机森林、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较为重要的特征,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建立PSO-MLP鱼群摄食强度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基于PCA特征选择的PSO-MLP识别模型的分类识别效果更好,其准确率达到97.88%,识别时长为6.24 s,与基于随机森林和基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的模型相比,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2.61%和1.02%,识别时长缩短1.04 s和1.09 s.说明基于被动水声信号的加州鲈鱼群摄食强度识别方法有效提高了鱼群摄食强度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可为智能投喂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鱼类摄食强度被动水声信号加州鲈特征提取

    柔嫩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SAG12对鸡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王磊游怡宁吴天乐孙雪...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G)SAG12对鸡的免疫保护效果,首先构建EtSAT12/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对EtSAG12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然后进行动物试验,将100只1日龄海兰灰雏公鸡分成5个组,分别是感染对照组(PC)、空白对照组(NC)、EtSAG12重组蛋白50μg、100μg和150μg组.通过统计相对增质量率、卵囊减少率、抗球虫指数(ACI)和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等指标评价EtSAG12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出EtSAG12重组蛋白,大小约为43 Ku,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有较强的特异性.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与PC组相比,3个重组蛋白组的平均增质量显著增加(p<0.05)、病变计分显著降低(p<0.05),且均能有效降低卵囊产量,其中重组蛋白150μg组相对增质量率(97.34%)和卵囊减少率(52.54%)均为最高,ACI值达到165.34,具有中效抗球虫效果;3个重组蛋白组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PC组和NC组相比,在p<0.0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二免7 d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其中重组蛋白150μg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另外两个重组蛋白组(p<0.05).综上所述,EtSAG12重组蛋白能减轻因球虫感染导致的增质量损失和肠道病变,减少卵囊排出,刺激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柔嫩艾美耳球虫EtSAG12重组蛋白原核表达免疫保护效果表面抗原

    5株牛源奇异变形杆菌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但蕊桐谢沐含邱羊羊陈建宇...
    2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牛源奇异变形杆菌的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差异,对前期分离到的5株试验菌株(SPL569、SPL1502、SPL1504、SPL1511、SPL1512)进行了进一步的常规细菌学鉴定及群集运动分析、16S rDNA序列比对、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显示:5株试验菌株均为奇异变形杆菌,均具有在1.5%琼脂平板上发生同心圆迁移的群集运动现象,其中SPL1511和SPL1512迁移速度快于其他菌株,群集运动能力更强.致病性试验表明:只有SPL1511和SPL1512两株试验菌对小鼠致死.毒力基因检测发现:SPL1511和SPL1512具有特殊的"雾蔓"迁徙能力调节因子(rsbA),验证了该基因是拥有致病性的关键,同时也验证了群集运动能力越强、其侵袭力也越强.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5株试验菌对临床常见的大部分抗生素基本耐药,其中SPL569、SPL1502、SPL1504菌株只对头孢曲松敏感,SPL1511只对头孢他定敏感,SPL1512只对头孢哌酮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也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相符合.

    奇异变形杆菌群集运动致病性毒力基因耐药性耐药基因

    山药零余子化学诱变体系探索及突变体库构建

    王耀琴李俊霖张强韩鹏远...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山药零余子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突变体材料,而且对丰富山药育种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玉、晋山药1号、汾阳冀村山药、平遥岳壁山药、山东细毛山药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0(CK)、0.6%、0.8%、1.0%、1.2%浓度的EMS处理,研究EMS对不同材料的敏感性,筛选EMS最敏感材料;选用对EMS最敏感的山药进行处理,调查诱变处理后表型的变异情况,并构建该材料的突变体库.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的增加,5种山药的出苗数和成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山药零余子对EMS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诱变适宜浓度为0.81%~1.20%,平遥岳壁山药为诱变最敏感材料;平遥岳壁山药突变体库中,总变异率为9.36%.代表型变异以主茎变异率最高,为3.86%,占总变异率的41.24%;以叶形变异最为丰富,有12个变异类型,变异率为3.46%,占总变异率的36.97%.由此可知,诱变浓度在0.81%~1.20%,零余子可以产生丰富的表型变异.

    山药零余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突变体库

    基于HS-SPME-GC-MS解析核桃雄花挥发性成分

    王纪辉胡伯凯周雯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测分析核桃雄花的香气组分种类、相对体积分数,探明核桃雄花的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以鲜核桃雄花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技术(HS-SPME-GC-MS)对核桃雄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从核桃雄花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胡桃醌、二甲硫醚2种化合物占总体积分数的62.18%±2.93%、醇类占19.03%±1.91%、烯烃类占10.32%±1.84%、醛类、酮类及酯类化合物占比较低;核桃雄花香气主要由芳樟醇、反松香芹醇、2-甲基丙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壬醛、十六烷酸乙酯及烯烃类所贡献;主成分分析将22种挥发性化合物归为2类.综合显示:贵州产区核桃雄花香气主要由醇类、醛类和烯烃类成分所构成,种类最为丰富的烯烃类化合物贡献了突出的水果类气味.

    核桃雄花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技术

    不同桑树品种扦插生长情况及其生根能力评价

    袁姜莲李炎罗义维轩亚辉...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0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BT-1、IBA和IAA对桑树扦插的影响,并通过排队评分法和公式评分法对不同桑树品种扦插生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易生根的优良品种,为实现桑树规模化扦插育苗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整体上,不同激素处理提高了10个桑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新梢及根系指标,各指标在品种间、激素种类间及其互作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不同激素处理下,新剑持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根数都最大,分别为78.00%和9.35根;足83122的平均新梢长、平均新梢质量和平均根直径都最大,分别为54.08 cm、31.35 g和1.47 mm;保坎的平均根质量最大,为17.36 g;双头荷叶白的平均根总长最大,为2385.46 cm.相关分析表明:成活率与根数呈显著正相关;新梢性状与根系性状总体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10个品种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足83122、新剑持、双头荷叶白、伊达寿木桑、保坎、60178、沱桑、火桑、山西甜桑、葵桑.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聚为易生根型、较易生根型和难生根型3类.足81322和新剑持在不同激素处理下平均成活率较高,且各扦插生长指标均表现良好,可作为桑树规模化扦插育苗的优选品种.

    桑树扦插生根能力排队评分法公式评分法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重庆市缙云山萤火虫多样性及栖息地调查

    代川虎崔凯晞谷娜闫振天...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萤火虫是指萤科Lampyridae和雌光萤科Rhagophthalmidae的统称,是重要的资源昆虫,也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昆虫,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为明确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萤科Lampyridae和雌光萤科Rhagophthalmidae昆虫的种类、分布及栖息地特性,于2020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分别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延展区内展开了系统调查.此次调查覆盖了从高海拔至低海拔的不同区域,采用目视观察和扫网采集相结合的方法,成功采集并制作标本,随后对其开展形态分类鉴定、种群密度测定和地理区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萤科2亚科7属12种,其中萤亚科有2属5种,包含扁萤属一未知种;熠萤亚科有5属7种;种群密度分析显示重庆市大学城高速公路旁与大学城杨家沟水库种群密度变化显著;由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分析可知,该保护区萤火虫有5种分布型,以西南—华南—华中分布型为主,占54.5%;由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分析可知,该保护区以东洋界为主,占63.64%.该研究揭示了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萤科和雌光萤科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该区域萤火虫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探明我国萤火虫区系积累了资料.

    萤科雌光萤科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区系

    内蒙古自治区乡土植被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优化策略

    苑升旺赵博洋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独特的草原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以及提供畜牧业支持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服务面临诸多挑战.选取内蒙古地区的呼伦贝尔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克什克腾草原及科尔沁草原5大代表性草原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评估各草原区的草原供给服务(年产草量)、土壤质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多种建群种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进行系统分析,以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呼伦贝尔草原在年产草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方面表现最优,而锡林郭勒草原尽管载畜量最高,其土壤养分和生物多样性却相对较低.羊草群落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百里香和羊草的全氮含量高,羊草的全磷含量也最高,显示出建群种对土壤养分的重要影响力.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呼伦贝尔草原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建议对生物多样性高、土壤质量好的区域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对土壤养分较低、生物多样性差的区域采取恢复措施,如禁牧、轮牧和人工播种等,同时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放牧,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长期生态监测和社区参与,可持续有效地管理内蒙古草原资源.

    乡土植被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内蒙古

    市民化能力、农地转出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代际差异视角

    黄善林康莹莹郭秀何仕瑶...
    9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市民化能力、农地转出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可以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和政策实施,为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用地保障提供重要理论和现实参考.基于黑龙江省海伦市423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市民化能力、农地转出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揭示其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个人市民化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农地转出对受教育程度、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均发挥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5.93%和34.09%;家庭市民化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正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农地转出在非农收入占比和购买城镇住房的影响中均通过中介效应检验,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1.18%和11.54%;农地转出在市民化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中介作用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其父代成员个人市民化能力及子代成员家庭市民化能力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中介效应更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此,从提高农民市民化综合能力、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以及构建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市民化能力农地转出宅基地退出意愿代际差异

    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时朋飞古俊龙黄荣娟张鸿浩...
    10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系统阐述高铁开通与旅游业发展内在关联的基础之上,基于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多期渐进倍差法评估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整体视角,高铁开通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业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对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发展数量的影响程度,同时高铁开通对该地区城市旅游业存在既"旺财"又"旺丁"的效果;②基于异质性视角,高铁开通对新一线及以上城市旅游业发展质量有微弱正向作用,但无法助推其发展数量的提升,对二线城市旅游业发展数量影响强而对发展质量影响较弱,对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影响较大而对发展数量影响微弱,这类城市沦为高铁旅游的"过道";③ 基于驱动力视角,技术进步成为该地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动力,同时高铁开通对除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发展层次城市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强于对技术效率的驱动作用.据此,在加快旅游强国建设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通过高铁网络完善产生的杠杆效应进一步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旅游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效率改进与提升.

    旅游业发展高铁开通倾向得分匹配法多期渐进倍差法长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