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遗产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以丽江市核心区为例

文化遗产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以丽江市核心区为例

扫码查看
以丽江市核心范围为研究区,对其1996、2006及2016年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以Google Earth 19级高分辨率影像图对结果校正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1996-2006年,冰川雪域向林地转换明显,旱地向建设用地转换趋势明显;2006-2016建设用正向转换明显,其中水田是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林地一直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比例保持64%以上.20年间,城镇景观用地的扩张蚕食了周围的优质农田景观用地,建设用地扩张有明显的区位特征.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化,景观蔓延度指数和破碎度呈联动变化,先增后减,香浓多样性指数则先减后增.旅游综合收入、政策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区的特殊性,提出构建复合型“生态-遗产廊道”.
Study on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in a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rea and Its Driving Factors——A Case Study of the Core Area of Lijiang City

江文焜、谢德体、王三、阎建忠、刘芳圣

展开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景观格局演变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因子 “生态-遗产廊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4167129141571093XDJK2016E157

2018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25
ISSN:1673-9868
年,卷(期):2018.40(3)
  • 1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