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陆机在儒家"诗言志"经典话语之外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引起后人的激烈争论,构成了一脉贯穿古今的阐释史.在六朝初唐的贵族政治文化环境里,"缘情绮靡"是自觉的诗歌追求,甚至片面发展至淫放浮艳.盛唐时期发扬"缘情"精神,摈弃"绮靡"诗风.中唐和宋代理学家重新认识情、性问题,宋诗主理不主情,"缘情绮靡"说遭到冷落.明代中后期,吴中诗人坚持自身"缘情绮靡"的传统,与占主流的复古诗学形成理论交锋.特别是清代,京师主流诗学与地方诗学、正统诗学与异端诗学之间的压制与反压制具有理论张力.在现代诗学价值体系中,"缘情绮靡"说得到高扬,与美文、纯文学等现代观念相对接,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对其内涵给予不同阐释.海外汉学家陈世骧在世界文学背景下强调"缘情"说而提出"中国文学抒情传统",忽略了传统思想中言志与缘情、情与性、情与理、真与正、情感与格调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