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精神分析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对话——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哲学考察

精神分析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对话——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哲学考察

扫码查看
规范性问题是伴随现代性而兴起的哲学问题,是现代化以来主体自我意识的伸张而试图对伦理生活进行重新安放的理论探索.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蕴含的规范性资源在当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构建了以商谈伦理学为基础的规范性学说;第三代代表人物霍耐特进一步探索了主体间交往的前提条件,即一种平等的承认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进行了规范性重建.霍耐特的承认学说仍未详尽探讨主体真切的规范性态度问题;匹兹堡学派代表人物布兰顿汲取了黑格尔的承认理论资源,试图通过一种基于"宽恕性回忆"的承认关系来实现其包含信任精神的规范性推论.布兰顿的规范性推论与话语实践扁平化了黑格尔精神哲学的历史性因素;精神分析学者齐泽克以拉康象征界的运行逻辑分析了现代社会运行中的无意识维度,从而贡献了规范性问题研究的精神分析视角,并围绕规范性问题中的话语实践、主体的规范性态度、规范的历史性维度以及规范的"具体普遍性"等展开了批判性对话,最终从康德到黑格尔之间的"自我相关的否定性"线索挖掘了德国古典哲学在规范性问题上的历史性维度和解放性维度.

黄秋萍

展开 >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与认知理论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规范性 精神分析 德国古典哲学 现代性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重大项目

20720221063FJ2022MJDZ006

2024

学术研究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学术研究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02
ISSN:1000-7326
年,卷(期):2024.(4)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