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把情感带回来:施克莱对阿伦特的批判与反思

把情感带回来:施克莱对阿伦特的批判与反思

扫码查看
卢梭对情感与现代政治关系的思考开启了反思现代性政治的先河.他从自然到社会、自爱到自利的历史变迁中,论证了情感相对于理性的优先性.阿伦特区分了同情与怜悯,前者是不苦之人对不幸的人、上层人对底层人的情感;后者则是对同情的扭曲,是对毫无切肤之痛的歉疚,是一种伤情和滥情.具有悖论意义的是,当以这种滥情诛心时,伪君子成为对他人最廉价最严重的指控,向虚伪开战最终只能强化之.施克莱是卢梭研究专家,对阿伦特的研究主题和范围有比较精深的把握.她认为阿伦特的论证并不充分,有倒果为因之嫌,施克莱的底层视角和历史眼光,使其对情感与现代政治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社会状态下,情感的扭曲和弱化可以借助不同的道德策略来重新找回.怜悯和同情即便不能作为公共政策的向导,但确有限制残酷、促进人类团结之效,只有将其转化为责任和正义,才能实现平等的价值承诺.因此,情感与政治关系的根本结局最终取决于自由平等的政治建构,而虚伪往往成为自由民主的润滑剂.不过,施克莱虽没有清楚地阐释虚伪的类型及限度,却启发了同侪思考.

郑维伟

展开 >

同情 怜悯 虚伪 现代政治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引进人才启动项目

2020ECNU-HLYT009

2020

学海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学海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59
ISSN:1001-9790
年,卷(期):2020.(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