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人伦与法理:宋代民事诉讼中父母的身份识别与法律适用——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中心
人伦与法理:宋代民事诉讼中父母的身份识别与法律适用——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中心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服制是传统中国民事诉讼中辨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确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而父母子女关系是其核心.通过分析《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判词,可以看出父母的身份识别是宋代官员进行法律适用、裁断民事纠纷的前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诉讼权益不仅受到服叙的制约,还受到血缘、是否承担抚养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父不同,母不仅受到其自身身份的制约,还依附于其夫.总体上,宋代司法官员在处理涉及父母子女的民事诉讼时,既重视维护人伦,又强调查明案件事实辨明是非,据法据理裁判,实现天理、国法与人情的协调和统一.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潘萍
展开 >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服制
宋代
民事诉讼
身份识别
法律适用
基金:
项目编号:
16CFX010
出版年:
2021
学海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学海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759
ISSN:
1001-9790
年,卷(期):
2021.
(3)
参考文献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