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乡村社会形塑(1953-1956)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乡村社会形塑(1953-1956)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中国乡村的经济、文化和农民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再造了乡村社会的面貌.在经济层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中与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社会层面,重塑了乡村的社会组织结构,农民从分散的个体转变为有组织的合作群体,统治乡村社会几千年的族权、神权、夫权等权力体系被打破,乡村社会权力支配体系逐步瓦解,基层党组织不断壮大,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健全.在思想层面,打破了农民长期以来的个体小农意识,塑造了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徐建飞
展开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扬州,225009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乡村经济
乡村基层权力
农民思想观念
出版年:
2024
学海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学海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759
ISSN:
1001-9790
年,卷(期):
20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