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介的发展,人类历史可以分为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处于后工业时代的当下,视觉媒介逐渐居于霸权地位,而听觉却在媒介感官的发展中日渐式微,隐退于媒介研究的视野.基于此,回溯广播实践的历史,挖掘广播与听觉的关系——声达心通,对于扭转感官失衡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1928年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是国语统一从声音转向听觉的重要阵地.在媒介技术哲学范式和史学视角的指引下,文章以广播的听觉治理功能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爬梳的方式,回顾国语运动背景下的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实践.研究发现,国语运动背景下的国语广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发挥了广播的听觉治理功能.宏观层面,广播技术和国语运动结合,为民族国家建制从声音转向听觉提供了条件和契机;中观层面,听觉是广播媒介治理的对象和技术,听觉的可感性分配是促成国家语言统一的重要手段;微观层面,国语广播为个体塑造了公共性、个体性与隔离性兼具的听觉经验.立足于听觉向度,对广播的民族国家建制、语言统一、听觉经验塑造等问题的讨论,有助于理解广播与听觉之间的关系及其所指向的听觉治理,同时能为当下媒介感官失衡背景下重新认识媒介技术与感官感知、社会发展间的关联提供一种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