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锦鲤祈愿"为典型表征的网络祈愿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参与热潮,成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文章在亚文化理论视域下,对网络祈愿现象的亚文化本质进行揭示,分析这种网络亚文化实践背后大学生主体的动因逻辑,并在对这一现象的理性审视的基础上,提出引导策略.作为青年网络亚文化中的一种新景观,网络祈愿现象是符码统治下的意义赋予,具有鲜明的风格化特征;是仪式消解后的日常游戏,呈现出抵抗性的特点;是资本逻辑与娱乐泛化耦合下的产物,难逃被商业收编的命运.大学生网络祈愿实践背后是主体进行戏剧化表演,建构"想象的共同体",以寻求群体性支撑的尝试.同时,网络祈愿也是个体进行自我解嘲与焦虑纾解的手段,充满着后现代式的荒诞意味.应理性审视这一亚文化现象,肯定网络祈愿作为大学生进行表达自我、寻求认同手段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发现其在与消费主义合谋后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对大学生精神异化的消极影响.在判断其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应从大学生主体媒介素养提升、学校主流价值校园文化营造以及政府加强监督管理三个层面予以正确引导,这对于促进网络祈愿现象良性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