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是人类永恒的命题,非虚构写作实践在文学、新闻和商业的加持下找到了灾难书写的原初动力.借由移动传播和社交平台的发展,非虚构突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和内容生产模式,叙事题材更加多元,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这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尤为突出.立足于新媒体平台,非虚构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和文学性的表达,逐渐呈现出平民化趋势,极大地激发了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在非虚构日益勃兴的背景下,文章梳理商业逻辑接入非虚构写作的历史源流,厘清非虚构如何接续文学传统借由灾难事件激活社会情绪的共振,并分析灾难新闻报道中非虚构写作的空间叙事逻辑.文章认为,灾难事件中,个体情绪借由"行动介入"式的文学表达,关注事件背后人的生命经验,解答新闻"如何"与"为何"的问题,从而形成社会情绪的共振.并通过第一人称在场的"我",进行沉浸式的空间书写,形成物理空间和象征空间的双生共构.这迎合了新闻报道追求的"在场感",以"行动"和"在场"激活新闻事实,这也是非虚构能够从精英群体向大众群体敞开的方式.其在实体和赛博空间的交叠下实现纪念性空间生产,实现社会基调从"灾"到"救"、从"悲情"到"温情"的转变,形成了灾难背景下集体情感的社会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