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旅短剧火爆背后的思考——从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第一部文旅短剧《寻找大运河》谈起

文旅短剧火爆背后的思考——从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第一部文旅短剧《寻找大运河》谈起

扫码查看
近年来,"文旅+短剧"的模式逐渐风靡,它以灵巧的小体量精准击中了时代的关注点,与当代人碎片化信息接收习惯和快节奏生活方式恰好合拍.文旅短剧资金投入少,文旅市场拉动效应显著,一些区县级主流媒体也趁势进入这个赛道试水.具备哪些特点的文旅短视频能够成功"出圈"?通过讲故事形式、带给观众情绪享受的文旅短剧,如何推动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面对蜂拥的短剧赛道,依托地域特色向下扎根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短剧火爆的背后,又呈现出哪些隐忧?文章依托北京通州区融媒体中心第一部文旅短剧《寻找大运河》的创作实践,结合视频传播规律,系统分析文旅短剧市场现状和成功案例,对文旅短剧的火爆进行更理性的探讨和建议.研究发现,"出圈"的文旅短剧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在城市文化符号的挖掘和创新表达上表现突出,但作为一种新生业态,微短剧在内容挖掘和重构上趋于稚嫩,表达形式上手段偏单一,在娱乐性和内容的深度思考之间容易失掉平衡.文旅短剧要做到精品化创作,需要在创作主体、内容挖掘、传播诉求、形式表达上精耕细作,"小而精、短又美"是文旅短剧必须坚持的创作标准.

郑育娟

展开 >

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北京 100026

短视频 文旅短剧 区县级融媒体 政务传播 地域文化

2024

新闻研究导刊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新闻研究导刊

影响因子:0.302
ISSN:1674-8883
年,卷(期):202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