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作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因为汪海岚的翻译在国际上备受关注.文学的传播涉及诸多环节,体现出多方合力的效果,而副文本作为将作者、译者和读者联系起来的纽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协同作用.文章采用比较分析法,横向考察汪海岚英译曹文轩作品副文本的海外传播路径、方法和效果,并纵向对比英国本土儿童文学作家杰奎琳·威尔逊作品副文本的传播,分析内副文本中的封面、封底、插图、序跋,外副文本中的译者访谈、读者书评、营销推广等.研究发现,曹文轩译作的内副文本既保留了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目标语元素,对译作的海外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而外副文本中的书评和网页推广等传播途径,仍以成人读者或专业人士为主要目标,尚未做到以儿童读者为中心,传播方式和最终效果相较于目标语作品有待改进.文章提出,智能信息化时代,出版发行机构应真正深入海外市场,提高原作和译作的曝光度;更应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和多模态手段,通过网页、智能平台等途径加强读者和作者、译者之间的互动,在创新的传播方式和多元的表达模式下打造新型的副文本.只有译作的文本和副文本因素互相协助、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