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感受的共同体":数字媒介中的情感流通与认同建构

"感受的共同体":数字媒介中的情感流通与认同建构

扫码查看
安德森提出"想象的共同体"来解释民族主义的形成机制,并认为超出面对面范围的共同体都是想象的,区别在于想象的方式.循此思路,考察人们理解自己身份、想象共同体的媒介方式是一个重要议题.数字媒介与传统媒介在塑造人们想象方式方面迥然不同.数字媒介生成了一种新的情感结构,影响了人们讲述"我们是谁"的形式,改变了情感流通的过程.它让同胞、他者等这些原本抽象的概念都变得直观可见,激发的情感不仅让"主体"浮现出来,还借助语言、符号系统把个体连接成集体.数字媒介独特的"情感结构"让共同体不仅是想象的,更是可见的、可以感受的,生成了"感受的共同体".

袁光锋

展开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

身份认同 情感经济 数字媒介 想象的共同体 感受的共同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2JJD86000620CXW025

2024

新闻与写作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新闻与写作

CSSCI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97
ISSN:1002-2295
年,卷(期):2024.(1)
  • 3
  •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