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数字游民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相关研究并非是从中国的数字游牧本土化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对国内数字游民这一群体身份的识别和反思关系到已有和后续相关研究的合法性以及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本研究对大理数字游民社群进行了历时18个月的田野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式数字游民身份的建构深度依赖于媒介化的制造与协商过程,交织着各方行动者的集体想象.不同的群体利益在媒介场域中对其不断征用、篡改、争夺与协商,从而在表征领域制造出一种相较西方更为复杂多元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体身份.但在实然层面,以类数字游民或尚处于探索期的准数字游民为主体的中国式数字游民仍面临着结构与能动的双重挑战,实质上仍是一种未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