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视域中精神生活的审视与超越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视域中精神生活的审视与超越

扫码查看
拜物教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经由全球蔓延和中国渗透,侵扰了人民精神生活的平衡状态.原本发展态势良好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复杂的图景,具体表现为"安宁平和"与"轻浮急躁"交织的心理生活、"道德至善"与"道德失范"兼具的伦理生活、"旨趣高雅"与"审美低俗"叠加的文化生活、"崇高笃行"与"淡化缺失"并存的信仰生活.鉴于此,新时代要善于运用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武器,多维审视人民精神生活现状,从重塑对精神生活的正确认知、营造精神生活发展的良好氛围、保障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加强理想信念培育等多角度探索美好精神生活的超越之路,有效推动新时代美好精神生活实现.

穆佳玮、张艳斌

展开 >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 武汉 430079)

马克思 拜物教 精神生活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

23FKSB029CCNU23CS006

202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长江报刊传媒集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TP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81
ISSN:1007-5968
年,卷(期):2024.(1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