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音乐文化背景产生了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互易移植的现象,也存在由某一乐器移植到另一或多件乐器甚至多个乐种的情况,从而形成了"一曲多变"的乐目家族.中国传统音乐广义上的"一曲多变",实际上应当包含由同一母曲生成多个不同子曲的乐目家族,以及一首乐曲由于不同的演绎形成的多个不同音乐形态和风格的流变版本,《月儿高》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章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一是对《月儿高》进行历史回溯,通过多重材料厘清《月儿高》动态传承衍化的历史脉络;二是通过比较研究和音乐文本分析,探索该器乐套曲的版本特色,如何通过乐曲的底层核心骨架和文学性情节对结构的粘合,以及两个主题形象的对比,实现传统大套文曲"形散神不散"的结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