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是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必备政治要素.清季国人最初借助对外接触、大众传媒、译著等渠道拓展国歌意识."庚子事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进一步刺激民众对国歌的需求,但动乱的时局使清廷对此无暇顾及.曾纪泽所作《普天乐》《华祝歌》并非中国国歌的源头,清廷将《普天乐》用于外交场合体现出其在国歌问题上的懒政.清季知识分子因此尝试自发创作和使用代国歌.1911年10月,官方终于推出国歌《巩金瓯》,但歌词中的皇权专制思想与先进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理念产生尖锐对立.清季国歌的制定过程折射出国人意识形态自我动员能力的成长,以及官民之间意识形态发展趋势的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