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京音乐在传承中保持着韵谱的传统.以活态传承的京音乐曲牌为基础,从韵谱及演奏中把握阿口的润饰规律,并借用考古类型学中"型"与"式"的表述体系,依同型而不同式的原则划分阿口类别,在此基础上对京音乐康熙三十三年抄本《音乐腔谱》所载失传曲牌[望江南]展开译谱.京音乐看似灵活的润腔背后受隐性规则的制约,阿口的音高音长、运动方向、与谱字的关系以及影响阿口的因素等皆有迹可循.从实践意义上讲,基于润腔规律译解古谱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传承人所承载的活态信息是译谱工作的有力抓手.通过对润腔风格的把握,将古谱译解推进至细微之处,亦是从微观角度对黄翔鹏曲调考证的些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