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松模式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深松模式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针对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壤耕层浅薄、犁底层紧实、通透性变差等问题,为改善区域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土地生产力、农民增产增收,试验设置免耕、行间深松、行上深松和行间行上深松4个处理,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深松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与免耕相比,深松可显著降低0~ 40 cm土层土壤容重,且以行间行上深松效果最好,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17 g/cm3.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行间深松、行上深松和行间行上深松分别比对照免耕增加8.3%、9.6%、15.5%和9.78%、10.83%、14.65%,且深松较免耕土壤宜耕层下移较明显,两年分别下移17.5 cm和5~ 15 cm.深松后,玉米经济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也呈同步增加趋势.结合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行上深松是吉林省西部玉米田的适宜的深松模式之一.
Effects of Subsoiling Pattern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ize Fields in Western Jilin Province

王周、焦云飞、李强、高洪军、张秀芝、朱平、彭畅

展开 >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春13011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长春130033

玉米 深松 土壤物理特性 吉林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吉林省重大科技招标专项

2016YFD03008032016YFD080010120170203002NY

2021

玉米科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玉米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63
ISSN:1005-0906
年,卷(期):2021.29(5)
  • 3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