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北旱塬区玉米品种表型聚类分析及适应性评价

西北旱塬区玉米品种表型聚类分析及适应性评价

扫码查看
以2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玉米品种的田间调查结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因素及产量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科河699和先玉335倒伏严重;农艺性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穗位高和株高.聚类分析将25个品种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新玉108等11份材料,特点为株高较高、穗短且细、秃尖较长和产量低,属于低产类型的品种;第Ⅱ类包括京科627等9份材料,特点为植株高大、穗粗且长、穗行数较小、粒较重和产量高,属于丰产类型的种质;第Ⅲ类包括九玉W03等5份材料,植株特点为植株矮小、穗长和穗粗适中,秃尖短、粒多和产量适中,属于中产类型的品种.结合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MC670、MC618、京科627、延科288和MC703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储备品种继续试验,检验其性状重演性.
Discussion on Phenotype Analysis and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of Maize Varieties in Northwest Dry Area

MaizeAgronomic traitYieldClusterAdaptation

赵海燕、王腾飞、续创业、张铠鹏、朱晓慧

展开 >

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甘肃平凉 744000

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聚类 适应性

甘肃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列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1ZD4NA022-032021GAAS232021RCXM01722YF7NL216

2023

玉米科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玉米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63
ISSN:1005-0906
年,卷(期):2023.31(5)
  • 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