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氮积累与根区土壤氮转化过程差异研究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氮积累与根区土壤氮转化过程差异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明确影响玉米氮利用的关键过程和主导因素,为提高玉米植株氮肥利用效率和选育高氮吸收效率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伟科702(WK702)、隆平206(LP206)、农华101(NH101)和先玉335(XY335)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0(CK)和220kg/hm2(N)2个氮素水平,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不同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和根区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差异。[结果]WK702和LP206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在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均高于NH101和XY335。CK处理下,WK702和LP206根区土壤硝化势和反硝化能力均低于NH101和XY335;WK702和LP206根区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显著低于NH101;nirK、nirS和nosZ基因丰度均为NH101和XY335高于WK702和LP206;土壤pH和NO3--N含量是影响硝化和反硝化基因丰度的主导因子。施氮处理下,WK702和LP206根区土壤反硝化作用也低于NH101和XY335,但硝化作用没有差异;WK702、LP206和NH101根区土壤nirK、nirS和nosZ基因丰度均显著低于XY335。[结论]WK702和LP206根区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损失的氮素少是其地上部氮素积累量高的主因。在高氮吸收效率玉米选育过程中,应关注低氮条件下的土壤反硝化损失。
Differences in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Root Zone Soi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in Different Maize Genotypes

丁凤磊、张乐、余磊、王鹤鹃、张丽丽、李笑笑、宋贺、董召荣

展开 >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合肥230036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88

玉米 根区土壤 硝化 反硝化 氮素积累

安徽农业大学人才科研资助项目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rc312104K2131001KJ2019A01772108085QC112202010364050

2022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28
ISSN:1004-390X
年,卷(期):2022.37(6)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