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云南农业大学

朱有勇

双月刊

1004-390X

xb@ynau.edu.cn

0871-65227711

650201

昆明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云南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农业和生物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主要刊登有关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技术、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植物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园林园艺科学、食品科学、蚕桑、畜牧与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水产养殖、农业生态学、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等学科创新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本刊的特点是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相结合,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业及生物科学研究、教学、生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及科研和决策部门的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

    和秋菊余新林徐正会易传辉...
    907-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域发现蚂蚁10亚科50属130种,其中大部分物种水平分布狭窄,有98种仅出现在1~2个水平区域内,占物种总数的75。4%;垂直分布较窄和狭窄物种较多,达111种,占物种总数的85。4%;7类栖息生境中,以山地雨林的蚂蚁物种最丰富(74种),其次为沟谷雨林(60种),苔藓常绿阔叶林最少(1种);以土壤内觅食的蚂蚁最多(82种),其次为地表觅食(77种);以土壤内筑巢种类最多(46种),其次为地表筑巢(16种)。丰富、复杂的生态环境可提供更多的生态位,是该区域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丰富,但多数种类分布和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建议加强本地特有狭域物种保护。

    蚁科物种分布格局栖息生境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余金慧雷娟张月肖翠英...
    918-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的性状变化规律,为指导广适性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多年选育的220份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分别种植于温、湿度差异较明显的温室和试验田,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等10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进行考察,并对性状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除穗长和一次枝梗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差异均达显著以上水平;其中最明显的是高温、高湿条件下,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有效穗数极显著减少,材料间的性状变异幅度增大,离散程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2种环境条件下,单株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相关性均最大,但有效穗数与其余8个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将220份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材料聚为4类,分别占总材料数的14。5%、38。1%、27。3%和20。1%,第Ⅰ和Ⅱ类群品种单株产量较高,但其性状易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株高显著变高,穗数显著减少,导致其单株产量显著减少;第Ⅲ和Ⅳ类群品种单株产量低,但不同环境条件下性状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中第Ⅲ类群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性状最稳定。[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材料株高增高,而植株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粒数显著减少,产量降低;穗长和一次枝梗数比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杂交粳稻育种应重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性状的选育。

    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高温、高湿环境产量性状聚类分析

    外源赤霉素对缓解紫花苜蓿幼苗盐胁迫的作用研究

    朱琨刘骅峻李波
    926-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施加外源赤霉素(GA3)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缓解效应的影响。[方法]以阿迪娜和龙牧801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分别进行200和150 mmol/L的NaCl+Na2SO4盐胁迫,再分别对叶片喷施30、60、90、120和150mg/LGA3,分析GA3对苜蓿幼苗盐胁迫的生理调控效应,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混合盐胁迫的紫花苜蓿幼苗喷施GA3后,其叶片的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POD、CAT、APX和PAL活性均随GA3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150 mg/L GA3可积累4种渗透调节物质并提高5种酶活性。[结论]施加外源GA3可有效缓解2种苜蓿幼苗的NaCl+Na2SO4盐胁迫,30~150mg/LGA3对盐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在60~90 mg/L GA3缓解混合盐胁迫的效果最佳。

    紫花苜蓿NaCl+Na2SO4盐胁迫外源激素生理生化缓解效应

    辣椒间作茴香促生和控制辣椒疫病发展动态研究

    李颖何依依孙俊薇张治萍...
    93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辣椒间作茴香对辣椒疫病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设置辣椒单作及辣椒间作茴香的小区试验,比较2种模式的生物量、根系形态和酶活性差异,通过Logistic模型对2种模式的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辣椒间作茴香有利于茴香生长,可促进辣椒根系发育;间作模式下,辣椒的根长和根表面积极显著高于单作模式(P<0。01),2种模式的根直径和根体积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间作模式下,辣椒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的渐近最大值和最大瞬时增长率显著低于辣椒单作模式(P<0。05),2种模式的初始增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间作模式可显著延长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间(P<0。05)。间作模式下,辣椒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模式(P<0。05),但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辣椒间作茴香可降低辣椒疫病的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延缓辣椒疫病暴发时间,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酶活性,增加辣椒抗性。

    间作辣椒疫病病情指数病害发生率瞬时生长速率

    甘肃省定西市芹菜根腐病发生及病原优势种类分析

    张敏罗宁陈爱昌李焕宇...
    940-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甘肃省定西市芹菜根腐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种类,为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定西市8个乡镇进行调查,采集根腐病样,经组织和单孢分离获得纯化菌株,采用形态学结合rDNA-ITS与TEF-1a基因序列鉴定病原,按照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果]定西市芹菜根腐病病田率为63。54%,病株率为24。45%;其田间症状包括茎基部缢缩腐烂以及主根下部腐烂或维管束变色2种类型。分离纯化得到78株镰孢菌(Fusarium spp。),包括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62株、锐顶镰孢菌(F。acuminatum)11株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5株,其分离频率分别为79。49%、14。10%和6。41%。经致病性测定,尖孢镰孢菌、茄病镰孢菌与锐顶镰孢菌的病情指数分别为78。33、24。44和11。11。[结论]尖孢镰孢菌是定西市芹菜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且致病性最强,茄病镰孢菌与锐顶镰孢菌的致病性较弱;其中,锐顶镰孢菌引起芹菜根腐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尖孢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锐顶镰孢菌致病性定西市

    不同类型植物病原物中分泌蛋白及CAZymes对比研究

    夏雄飞陈云芳覃悦韩长志...
    949-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病原物中分泌蛋白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为深入解析分泌蛋白及CAZymes在不同植物病原物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种真菌、5种细菌和9种卵菌共23种不同类型病原物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泌蛋白的基本特征,采用SignalP v5。0等在线分析程序对病原物中的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利用在线工具dbCAN对获取的分泌蛋白进行CAZymes预测;最终对3种类型植物病原物预测结果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结果]真菌、细菌和卵菌的分泌蛋白数量分别为71~510、105-227和119~768个,所占比例分别为0。74%~3。93%、2。05%~3。91%和0。96%~2。90%;真菌、细菌和卵菌中含有的CAZymes平均数量分别为26、4和26个,种类分别为62~76、8~14和24~36种,其中真菌中AA9、GH11和GH28等类别的CAZymes数量较多,细菌中GH25和PL_6的数量较多,卵菌中PL3 2和GH17的数量较多。[结论]卵菌的分泌蛋白占比较小,真菌的分泌蛋白占比最值差异较大;细菌的CAZymes数量与种类最少,真菌的CAZymes种类最多,显示了不同类型植物病原物与植物互作以及种间竞争等协同进化过程中存在共性化和差异化的毒性策略。

    植物病原物分泌蛋白CAZymes生物信息学

    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高温养殖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朱凡肖明霞王乙茹袁丽红...
    957-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高温养殖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质量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40羽28日龄肉鸡分为基础饲粮组、抗生素组(土霉素)、凝结芽孢杆菌组和丁酸梭菌组等4个处理组,于34℃控温鸡舍环境饲养至42日龄,屠宰肉鸡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和组织器官质量。[结果]除回肠质量外,抗生素组肉鸡的生长性能、消化器官质量和免疫器官指数等指标均与基础饲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基础饲粮组比,凝结芽孢杆菌组肉鸡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但肝脏质量、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增加(P<0。05);丁酸梭菌组肉鸡胸腺指数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则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高温养殖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改善效果优于丁酸梭菌和土霉素。

    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消化器官质量免疫器官指数肉鸡

    玉龙雪山乌鸡遗传资源调查与种质特性评价

    段婕邓俊范新阳和永芳...
    963-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发掘云南新的地方鸡资源,对玉龙雪山乌鸡进行遗传资源调查与种质特性评价。[方法]采用标准的遗传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对该鸡的基本情况、外貌特征、体重、体尺和生产性能等进行调查或测定。[结果]玉龙雪山乌鸡是在滇西北高原山地生境及粗放的养殖方式下形成的肉蛋兼用型地方乌骨鸡良种,其形成还与当地纳西族文化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该鸡体型中等,成年公、母鸡平均体重分别为2 073和1 902g,体型结构指数分别为0。145 9和0。169 7;单冠,常羽,胸肌发达,高脚(成年公、母鸡平均胫长分别为14。21和11。21cm);以黑羽、乌骨为其主要特征,具有适应当地高海拔寒冷气候环境、耐粗饲、觅食力强和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放养条件下,该鸡具有较好的产肉(公、母鸡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74和6。21 g,屠宰率分别为89。09%和89。20%)与产蛋性能(年产蛋150~180枚),肉、蛋品质好;舍饲平养条件下,其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公、母鸡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1。06±0。09)和(9。68±0。31)g,料重比分别为2。78和2。91。[结论]玉龙雪山乌鸡的体型外貌有别于云南其他地方鸡种,具有优良的种质特性,但其选育程度不高。

    玉龙雪山乌鸡遗传资源种质特性调查评价

    不同盐度驯化对罗非鱼肉质、血清生化指标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陈会琴毕保良胡青
    971-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盐度驯化对罗非鱼健康养殖的影响。[方法]以体质量为(178。35±46。44)g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驯养在盐度为0(S0)、12(S12)和24(S24)的水体中0和12 d,分析其对罗非鱼肉质、血清生化指标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盐度驯化0d,S12和S24组罗非鱼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显著高于S0组(P<0。05);驯化12d,S24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T3和皮质醇的水平显著高于S0组(P<0。05)。盐度驯化可导致鳃丝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但血清各离子(Na+、K+和Cl-)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盐度对肾脏和肠道Na+-K+-ATP酶活性以及血清葡萄糖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盐度驯化0d,S24组仅有部分质构指标(黏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弹性)显著高于S0组(P<0。05);盐度驯化12 d,S24组的罗非鱼肌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S0组(P<0。05),肌肉水分显著低于S0组(P<0。05),但感官指标受驯化盐度和驯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盐度驯化后,罗非鱼为了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鳃丝Na+-K+-ATP酶活性升高,其肌肉品质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研究为罗非鱼的盐度驯化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罗非鱼肉质应激渗透调节Na+-K+-ATP酶活性

    来曲唑对棘胸蛙生长、性比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浓李娟向建国潘望城...
    979-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来曲唑对棘胸蛙(Quasipaa spinasa)生长、性比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为棘胸蛙全雄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投喂不同来曲唑含量(20、100、400和1000mg/kg)的饲料(分别记为L20、L100、L400和L1000组)诱导棘胸蛙蝌蚪雄性化,并设置对照组(CK组),投喂周期为90 d。在20-70日龄期间,每隔10 d测定各组蝌蚪的性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之后正常饲养至变态完成,测定各组幼蛙的生长指标和性比。[结果](19±1)℃养殖水温下,棘胸蛙雄性率较低,CK组雄性率仅为33。33%。投喂不同来曲唑含量的饲料均能显著提高棘胸蛙的雄性率(P<0。05),L20、L100、L400和L1000组的雄性率分别为58。49%、55。26%、48。84%和56。82%。不同来曲唑含量的饲料对变态幼蛙的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和肝体比等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从原始性腺到性腺分化结束期间(20-70日龄),与CK组相比,各来曲唑含量处理组的E2和T水平总体上均显著上升(P<0。05);精巢分化期间(40-50日龄),各来曲唑含量处理组的T水平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是诱导雄性化的关键。[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来曲唑可显著提高棘胸蛙后代雄性率,但对棘胸蛙生长无影响。

    棘胸蛙来曲唑生长性比性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