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扫码查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不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其中的关键元素与外在表征,更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与当代呈现,它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千年赓续、面向未来,在人民创造与国家在场的互动关系中形成演进、历久弥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非遗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非遗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存在一种耦合共生的文化互洽关系,非遗满足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二者实现了文化延续方面的文化互洽;非遗体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人民性与国家性,二者实现了文化主体方面的文化互洽,通过正确把握二者间的文化互洽逻辑将有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非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需要从传统性、现代性、人民性与国家性等四大维度着手发力,既要传承、保护好传统乡村文化,也要创新、发展好现代乡村文化;既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也要坚持国家的外部引领.
The Intrinsic Logic and Realization Approaches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mpowering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黄永林、任正

展开 >

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9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互洽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创新项目

20STA0242022CXZZ094

202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25
ISSN:1000-5110
年,卷(期):2023.55(2)
  • 14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