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肌电检测观察电针早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基于肌电检测观察电针早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扫码查看
目的 基于肌电检测分析观察电针早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早期介入面瘫的有效参数及可能的副作用.方法 将4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和普通针刺组9例.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电针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的肌电图检测,分别记录患侧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的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以及所支配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并与自身健侧对比.结果 肌电图:电针组治疗前后的波幅缺失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肌电图显示,额肌、眼轮匝肌波幅缺失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口轮匝肌治疗前后波幅缺失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分级量表:电针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针刺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与普通针刺均可改善面神经麻痹患者异常的面神经波幅,电针可改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缺失率,而普通针刺仅对口轮匝肌波幅缺失率有较好改善作用;2组均可以降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B量表等级;其机制可能与电刺激能改善损伤的末梢神经的传导有关.

张雪莲、徐红、熊尤龙、施静

展开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肌电图 临床观察

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

2017NS157

2022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影响因子:0.598
ISSN:1007-2349
年,卷(期):2022.43(4)
  • 3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