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郑进

月刊

1007-2349

yzyy@chinajournal.net.cn

0871-65183005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139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Journal 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帅焘教授运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诸症

    陆中云瞿广城宋欠红蒲亚萍...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芍六君子汤》出自清代医家吴谦《医宗金鉴》,具有健脾平肝,化痰祛风之功效,主治慢惊,脾虚肝旺,风痰盛者。云南省名中医帅焘教授认为结肠癌在中医病机上多属本虚标实,而化疗药物的应用,则进一步损伤中焦脾胃之气,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神疲乏力等症状,治当扶正祛邪,健脾疏肝益肾,常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结合临床医案,对帅老师运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诸症的经验进行介绍。

    柴芍六君子汤结肠癌化疗帅焘

    沈家骥教授分期治疗痛经的经验

    李琴翟毓红曹玺沈宇明...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沈家骥教授分期治疗痛经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方案,沈家骥教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生殖,冲、任、督、带及胞宫在女子的生理、病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期辨痛经病因病机,以经前腹痛、经期腹痛、经后腹痛分别辨证治疗,指出痛经病位在脾肾肝,标在郁瘀内阻,以经验方柴藿调经汤加减肝脾同治,气血同调治疗痛经,用药标本兼顾,效果较好。并附验案一则以飨读者,为痛经的中医药治疗提供辨证思路和临床选方用药的参考。

    沈家骥痛经辨证论治名医经验

    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辨治激素依赖型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顾玲丽郑淑宇张丽琴张丽燕...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属祖国医学"尪痹"范畴。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长期应用易导致激素依赖,难于撤减,形成激素依赖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难度大。中医药可降低激素依赖,有利于激素撤减。彭江云教授认为"阳虚邪凑"是激素依赖型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基本病机,提出运用"温阳祛邪、通络止痛"法治疗激素依赖型类风湿关节炎,根据丰富临床经验总结出临证验方玉屏风桂枝汤,临床疗效显著。

    激素依赖型类风湿关节炎阳虚邪凑温阳通络彭江云名医经验

    杨秉秀教授辨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经验

    唐佩乔江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卵巢内储存的卵泡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临床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排卵障碍、不孕以及器官甚至全身衰退症状。杨秉秀教授认为,DOR以肾精肾气虚衰、阴阳失衡为核心病机,亦与肝郁气滞、脾弱湿阻有关;强调治疗DOR应以补肾固冲为主,注重调和阴阳、调理肝脾,实现阴阳并补、气血同调;并在此基础上自拟毓巢方;临证用药时根据辨证灵活加减化裁,调整人体阴阳失衡状态,改善患者卵巢功能,临床疗效显著。通过对杨秉秀教授运用毓巢方加减治疗DOR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为临床有效改善卵巢功能提供思路与方法。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毓巢方阴阳理论名医经验杨秉秀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析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机与辨治

    王娟刘丽芳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粉刺性乳痈"范畴,临证本病多从清热论治,然单用清消之品临床疗效欠佳。受清代黄元御《四圣心源》一书的启发,其核心思想是"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中土斡旋,升降变化,共同完成脏腑气机升降有序的圆周运动。而气门玄府乃气升降出入运行之道路门户,玄府不通,阳热怫郁,气液失运,有形之物蓄积而生。提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核心病机为"玄府内闭,阳热怫郁;中土亏虚,斡旋失司",并提出"启闭开郁,透达郁热;温运中土,升降斡旋"的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提供了另一种诊疗思路。

    一气周流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辨治

    从肺脾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李泽锋黄文锋胡洲映苏畅怡...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往往以对称性的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为首发表现,而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微血管病变等导致神经慢性损伤有关,但却缺乏明显有效的治疗手段。从中医传统理论分析,肺、脾不仅与糖尿病的起病密切相关,而基于"肺合皮毛"、"脾主肌肉"等理论来看,二者功能失常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的关键。通过以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肺脾功能下降与DPN发生发展的关系,旨在为DPN的防治提供参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体质类型与近视相关性的Meta分析

    郭姝倩毛新蕊刘雅琪吴利龙...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近视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初步明确近视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从体质角度防治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近视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文献,应用Stata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分布率、比值比及其95%置信区间表达效应值。结果 共纳入22项研究,近视人群占比较大的有阳虚质13%、气虚质12%、阴虚质11%、气郁质10%,中低度近视气虚质占比13%,阳虚质占比12%,高度及病理性近视阳虚质占比20%、阴虚质占比15%,组间比较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为近视人群的危险因素,平和质是近视人群的保护因素,其余体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是近视人群主要体质类型,其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成为调整体质防控近视的切入点。

    中医体质近视Meta分析

    膝关节消肿方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朱守旭朱磊张宗逸吴港归...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膝关节消肿方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中药膝关节消肿方内服,对照组采取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性评价量表分值(WOMAC评分和VAS评分),以及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治疗前后的IL-6、TNF-α、hs-CRP数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评分方面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外周血血清中,炎症标志物IL-6、TNF-α、hs-CRP的水平在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消肿方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于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膝骨关节炎湿热痹阻膝关节消肿方

    肺痿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张晓丽王丹薛涵予王泽秀...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吴生元教授肺痿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联合用药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肺痿方,对照组患者给予吡非尼酮胶囊,在常规剂量吡非尼酮治疗的同时给予肺痿方治疗为联合用药组。检测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肺部HRCT、6 min步行距离、安全性指标、β(TGF-β1)、(IL-8)、(TNF-α)变化。结果 3组病例治疗后均能提高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P<0。05);3组病例治疗后患者的血气分析(PaO2、SaO2(%))、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均有改善(P<0。05);中医证候疗效联合用药组主症单项疗效优于治疗组、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次证单项疗效联合用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3组病例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PaCO2)、肺部听诊、胸部HRCT、肺痿方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8、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痿方联合吡非尼酮胶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方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痿方肺纤维化疗效及机制

    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膜性肾病的Meta分析

    吴申强饶广芦康健何乐为...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研究旨在评估参芪地黄汤对膜性肾病(MN)的临床疗效,并为MN治疗提供思路及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进行检索有关临床上应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MN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检索时间跨越至2024年5月1日。纳入文献方法学采用Cochrane进行风险评估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涉及520例膜性肾病患者,其中治疗组275例,对照组245例。参芪地黄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在治疗MN总体有效率方面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RR=1。44,95%CI[1。28,1。61],P<0。00001)。参芪地黄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在降低24h尿蛋白定量(MD=-1。30,95%CI[-1。80,-0。81],P<0。00001)、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MD=3。19,95%CI[2。35,4。04],P<0。00001)、降低血肌酐(MD=-5。82,95%CI[-9。40,-2。23],P=0。001)、降低尿素氮(MD=-0。40,95%CI[-0。53,-0。27],P<0。00001)、改善中医证候积分(MD=-4。62,95%CI[-6。17,-3。07],P<0。00001)方面均较对照组优势更明显。结论 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值得应用推广。

    膜性肾病参芪地黄汤meta分析随机对照实验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