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菜种子低温处理后耐冻性和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关系研究

生菜种子低温处理后耐冻性和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关系研究

扫码查看
以生菜(Lactuca sativa)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间的吸水处理分析其含水量变化,再通过程序降温处理,分析不同含水量种子发芽率的差异,以及脂肪酸合成有关基因(FAD2、FAD3、PPT、ELOVL)和冷调节基因ICE1的表达.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随吸水时间增加而升高.程序降温至同样的低温冷冻条件下(-20℃、-22℃),吸水时间小于6 h的种子发芽率较高,而吸水8 h以上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种子吸水8 h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此状态下种子对低温较为敏感,说明含水量对种子耐冻性有影响.冷冻处理后生菜种子基因表达检测结果表明,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FAD3)、蛋白质棕榈酰基硫脂酶相关基因(PPT)、长链脂肪酸延伸酶相关基因(ELOVL)的表达水平均随着种子含水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吸胀10 h的种子表达量最高,此时种子由于高含水量所受冷冻伤害最大.基因ICE1在冷冻处理种子中的表达也随着吸水时间增加而升高,在吸水10 h时种子中表达量到最高水平.综上,种子含水量越高,所受冷冻伤害越大.但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抗冷反应,可通过相关基因的过表达调控合成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抗冻蛋白等提高含水种子耐冻性.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zing Tolerance and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in Lettuce Seeds after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周婧雯、丁玉娇、曾晓蓉、Ganesh K.Jaganathan、刘宝林、韩颖颖

展开 >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093

生菜种子 含水量 不饱和脂肪酸 抗冷基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750110474

2020

亚热带植物科学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亚热带植物科学

影响因子:0.503
ISSN:1009-7791
年,卷(期):2020.49(1)
  •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