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桂味'荔枝一种罕见畸形果田间发生成因初探

'桂味'荔枝一种罕见畸形果田间发生成因初探

扫码查看
针对广西钦州产区'桂味'荔枝Litchi chinensis'Guiwei'果园2022年春季坐果后大量出现罕见的"毛笔尖"状畸形果问题,于 2022 年 4 月(谢花时)选择灵山县 4 个发生畸形果较典型的'桂味'荔枝果园及 1 个未发生畸形果对照果园开展田间调查分析,探讨该畸形果形成过程及原因,为荔枝安全使用外源激素促花保果提供参考.调查表明,荔枝畸形果形成从雌花分化柱头伸长即开始异常,后演变成完全无果肉空壳"毛笔尖"状畸形果,这种"毛笔尖"状畸形果不容易脱落且完全丧失商品价值;4个荔枝果园的畸形果株率为94.4%~100.0%,单株畸形果穗率20.0%~24.0%,单穗畸形果粒率60.9%~65.1%,3个指标在4个果园之间差异均不显著.4个果园于控梢促花保果期均使用含苯肽胺酸的"宝赢"产品,其他未使用苯肽胺酸促花保果的对照果园没有畸形果发生.因此,初步认为'桂味'荔枝在当年气候条件下成花坐果期间对苯肽胺酸比较敏感,能使雌花柱头拉长异常而影响授粉受精和果实发育,最终形成无食用价值的空壳畸形果.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 Rare Abnormal Fruit Occurrence in 'Guiwei' Lychee

刘红枫、黄川、陈春帆、陈凤祥、卢美英、陈艳艳、丁峰、卢荣清、李叶清、黎仿文、彭宏祥

展开 >

广西灵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灵山 535400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展开 >

'桂味' 荔枝 畸形果 苯肽胺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县域特色作物灵山荔枝试验站专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32060659TS2021292022B0202070003桂农科2021YT124

2023

亚热带植物科学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亚热带植物科学

影响因子:0.503
ISSN:1009-7791
年,卷(期):2023.52(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