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SPT-TransPRK术中联合0.02%丝裂霉素C治疗后角膜基质细胞活化和光密度值的变化

SPT-TransPRK术中联合0.02%丝裂霉素C治疗后角膜基质细胞活化和光密度值的变化

A Clinical Study of Corneal Stroma Activation Status and Corneal Densitometry during SPT-TransPRK Combined with 0.02%MMC

扫码查看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中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治疗中度近视术后角膜基质细胞活化状态及角膜光密度值(CD)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1年3-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近视患者25例,术前等效球镜度-6.00~-3.00D,同体配对设计,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MMC组(25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对照组(25眼),于术前及术后14 d、1个月、3个月行HRTⅢ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组角膜细胞活化状态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CD值,对CD值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①0~2 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 d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8);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②>2~6 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 d前部、中部CD值升高,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34);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降低,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36).③>6~10 mm范围内前、中部CD度值术后14 d、1个月时较术前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0~6 mm范围内CD值于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增高,其中0~2 mm、>2~6 mm范围CD度值变化程度为MMC组低于对照组(P<0.001、P=0.005).⑤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对照在术后14 d、1个月及3个月的基底层细胞外基质的活化状态均比MMC组强,团状高反光物质及前部基质的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多,后基质的细胞密度无差异.结论:SPT-TransPRK术中联合MMC在术后3个月内降低6 mm范围前、中部和后部CD,但不会对角膜的光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闫春晓、靳琳、方石峰、王丽晶、崔林、赵丹、牟亚男、张立军

展开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大连市眼科医院,大连116033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丝裂霉素C 共聚焦显微镜 角膜光密度 角膜基质细胞活化

201805509762020-MS-3392019J13SN1051911032

2022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STPCDCSCD
影响因子:0.783
ISSN:1674-845X
年,卷(期):2022.24(10)
  •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