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爱这土地》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我爱这土地》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扫码查看
目的:《我爱这土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诗歌,它写于 1938 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方法: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国内相关文献,从文本解读研究与教学研究两个方面评述这首诗歌,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文章梳理了学者们对《我爱这土地》的文本解读和教学研究,总结了不同学者的解读和理解.结果:通过分析研究,文章发现学者们对《我爱这土地》的文本解读主要集中在诗歌意象、写作手法和情感三方面,其中分析诗歌意象的文献占绝大多数.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创造了一只饱含热泪的鸟的形象,通过描述鸟与土地的关系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关于"鸟"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学者们观点不一.此外,诗歌巧妙转换叙述视角和写作手法,从虚拟视角转换为实写视角,从比喻转换为直抒情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设计三方面.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节奏、韵律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结论:《我爱这土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也可以更好地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谢欣彤

展开 >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我爱这土地》 文本解读 教学 文献综述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0.244
ISSN:1004-9436
年,卷(期):2024.37(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