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哥特式建筑自 11 世纪出现以来,逐渐发展成中世纪欧洲各城市的地标性、代表性建筑.在哥特式建筑中,教堂建筑最具代表性.附于哥特式建筑之上的雕刻艺术,不论是雕刻的过程还是取得的艺术成就,都对西方建筑及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雕刻的所有期望和理想都通过建筑载体、匠人们的雕刻艺术表现出来,并体现了其内涵.其装饰性也对现代建筑中雕刻装饰的审美创新具有导向作用.文章结合哥特式雕刻的产生背景等,研究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人像柱类型雕刻,并概括哥特式雕刻的造型手法、自身发展规律、蕴含的美学观念、美学特征及其对之后雕刻艺术的影响.方法:以人像柱雕刻类型为基础,区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哥特式雕刻,以时间脉络来梳理哥特式人像柱雕刻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并举例分析,比较其与前身罗马式雕刻的区别,最后归纳提炼出哥特式建筑中人像柱雕刻的总体特点及美学特征.结果:相较于之前的罗马式雕刻,哥特式人像柱雕刻逐渐摆脱了对建筑的完全依附,也不再是程式化的、面无表情的形象,呈现出写实化、世俗化、人性美的倾向.结论:哥特式人像柱雕刻艺术具有写实性、世俗性和情感色彩,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哥特式风格的出现,为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作了铺垫,也是艺术家摆脱程式化的过去、摆脱枷锁和束缚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