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风物"有三重含义,一是风光景物,二是风俗特产,三是特指风俗、习俗.清末文人张謇一生围绕南通这座城市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关于南通风物的描写随处可见.这些风物既呈现了南通独特的气候物泽,又记录了张謇在这片土地上造福民生的活动印记.文章以《张謇全集》为中心,从自然物产和建筑民俗这两个方面梳理张謇诗中的南通风物,并探究其民生视角.方法:以《张謇全集》为中心,用分类学的方法初步对张謇诗歌中出现的南通风物进行分类,并与《柳西草堂日记》中部分张謇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比对印证,分析张謇风物书写的民生视角.结果:通过对张謇诗歌中的南通风物进行归类,并与《柳西草堂日记》中部分张謇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比对解读,发现张謇的南通风物书写出现在各种题材的诗歌中,并体现出"忧农时""与民同乐"等民生思想.结论:张謇的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南通风物,描绘了时代交替之际,南通从雨水丰沛、民生艰难的江野风貌到工厂林立、校舍俨然的近代第一城的转变.与此同时,张謇的诗歌中对南通风物的白描与侧笔,多从中下层民众的生活苦乐展开,表达自身的悲悯或欣慰,这种对中下阶层农民、渔民、市民生活状态的频频观察及有意无意的着笔,自然流露了他对民生的关注,而这种民生视角的形成原因仍待进一步探索.